主页 > 中文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活动 >

公司活动

Telegram社交网络平台全新互动社区

流量次数: 作者:tg下载 发布时间:2025-08-04 15:36

一、社工库的核心特征与运作模式

1. 隐蔽性与规模

Telegram 上存在多个中文社工库频道(如 Carllnet、DogeSGK 和 X-Ray),成员规模达数万人^^。这些频道通过加密通讯和境外服务器规避监管,形成黑色产业链。

2. 数据交易方式

  • 采用积分制交易系统,用户需用虚拟货币(如 Tether)购买积分,部分支持微信、支付宝等支付^^。
  • 查询项目涵盖电话号码、通话记录、银行账户、婚姻状况、酒店开房记录等基础信息;支付更高费用可获取护照图像、实时定位等敏感数据^^。
  • 3. 数据来源非法

  • 部分数据聚合自网络泄露的公开数据库,但更敏感的信息(如实时定位、内部档案)疑似由金融、物流、政务等领域的内部人员提供^^。
  • 例如,2023年曝光的“45亿条姓名地址库”即通过Telegram机器人售卖,数据覆盖多平台历史及最新信息^^。
  • 二、社会危害与典型案例

    1. 违法犯罪工具

    社工库被用于“人肉开盒”(即非法曝光个人隐私),滋扰、勒索受害者。例如:

  • 用户“川烈”因网络冲突遭Telegram群组公开户籍信息,并被煽动网络暴力^^;
  • 百度高管女儿卷入“开盒孕妇”事件,涉事数据源自境外社工库^^。
  • 2. 助长黑色产业

  • 诈骗团伙利用社工库信息精准实施电信诈骗,甚至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犯罪(如拨打电话中转诈骗信息)^^。
  • 暗网与Telegram已成个人信息贩卖主要渠道,虚拟货币支付加剧追踪难度^^。
  • 三、治理难点与防护建议

    1. 执法挑战

  • Telegram服务器位于境外,数据加密且支持“阅后即焚”,调查需跨国协作^^。
  • 国内法律对“侵犯个人信息罪”的立案标准较高(如需达到5000条信息量),部分案件难以定性^^。
  • 2. 个人防护措施

  • 避免在非必要场景绑定手机号/身份证号,定期清理旧平台账户^^;
  • 对陌生链接、索权过度的App保持警惕,关闭非好友私信功能^^;
  • 遭遇隐私泄露时,及时保存证据并向网信部门举报^^。
  • > ⚠️ 警示:2024年公安部“净网行动”已打击多起相关案件,但社工库仍持续泛滥。公民需提升隐私保护意识,企业应强化数据防护,切断内部泄露源头^^。

    附:相关事件时间线

    | 时间 | 事件 | 来源 |

    ||||

    | 2023年2月 | Telegram频道“社工库-⚡️163⚡️”贩卖45亿条姓名地址数据 | ^^ |

    | 2024年3月 | 百度高管亲属卷入“开盒”纠纷,暴露社工库数据跨境流转 | ^^ |

    | 2024年11月 | 国内警方破获利用Telegram实施诈骗的“密聊软件”团伙 | ^^ |

    上一篇:Telegram电量消耗过快问题分析与优化建议

    下一篇:没有了